国际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报告(全文完整版)

2023-02-20
本页面

【文章导读】年国际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一、国际能源大事形成多项成果,为《巴黎协定》实施奠定基础年月日至月日,《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是《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后召开的首次缔约方会议,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重要节点。大会在各项关键议题的谈判上获

国际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报告(全文完整版)


【正文】

年国际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一、国际能源大事形成多项成果,为《巴黎协定》实施奠定基础年月日至月日,《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是《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后召开的首次缔约方会议,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重要节点。大会在各项关键议题的谈判上获得进展,最终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共识,形成《格拉斯哥气候协议》及数十项决议,为《巴黎协定》全面实施奠定了基础。关于《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大会敲定完善了《巴黎协定》规则手册,其中就《巴黎协定》第条与碳市场相关的基本规范达成协议,这将使《巴黎协定》得以全面实施。关于化石燃料,气候协议首次明确提及化石燃料,呼吁各国“逐步减少”煤炭的使用并降低“低效的”化石燃料补贴量。

个国家以及家企业和其他机构签署《全球煤炭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声明》,承诺将逐步淘汰现有燃煤电厂,其中个国家为首次承诺淘汰煤电。银行和金融机构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承诺,汇丰银行、富达国际等国际信贷机构将终止对新增煤电项目的融资。个国家签署《清洁能源转型国际公共支持声明》,承诺除特定情况外年底前终止对国际无减排措施化石能源项目的公共支持。关于减排承诺,在召开前和召开期间,绝大多数缔约方已提交了更新后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按照更新后的计算,预计本世纪末全球升温幅度为摄氏度,较年前目标下计算的摄氏度升温有显著改善。截至结束之日,全球已有个国家加入净零排放承诺行列,这些国家占全球的,占全球排放量的。关于甲烷排放。

个国家共同签署《全球甲烷承诺》,参与各方同意采取自愿行动,到年将全球甲烷排放量在年的基础上减少以上,预期在年可使全球升温减少摄氏度。关于气候资金,大会强调需要“从所有来源调动气候资金,以达到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所需的水平,包括大幅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支持,使总的数额每年超过亿美元”。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在本届大会上始终以建设性态度同有关各方积极沟通磋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和美国联合发布的《中美关于在世纪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承诺将在共有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考虑各国国情的基础上,采取强化的气候行动,有效应对气候。双方同意建立“世纪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

推动两国气候变化合作和多边进程,并同意就一系列问题采取措施,包括甲烷排放、向清洁能源过渡和脱碳等。油气、煤炭、电力价格飙升,能源电力短缺全球蔓延年,尤其是第三季度以来,天然气、原油、动力煤等一次能源价格暴涨,纷纷创下近年来新高。天然气是本轮能源价格上涨的领头羊。首先是欧洲天然气价格领涨,紧接着这一涨势扩大到亚洲等地现货市场,天然气一跃成为年内涨幅最大的能源大宗商品。同时,天然气价格飞涨在煤炭、原油等替代能源市场引发一系列反应,带动煤价、油价快速上涨。油价方面,月下旬,原油价格已突破美元桶,创下自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而布伦特原油价格也突破了美元桶,较年初涨幅超过。气价方面,截至月底,欧洲主力合约价格收于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亚洲年月的现货到岸价格达到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均处于历史高位。煤价方面,月上旬煤炭价格创下历史新高,如欧洲动力煤进口价格达到美元吨,目前国际煤价仍高位运行。随着各类化石燃料价格走高,多国电力价格也不断上涨,达到历史高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能源短缺问题向全球蔓延。随着冬季取暖需求的上升,能源短缺影响持续发酵。本轮能源价格暴涨和供应紧缺是长短期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首先从市场基本面看,在供应侧,年疫情暴发使得各国削减产能,年疫情的反复使得产能缺口始终无法全面恢复,持续的供给侧冲击导致大宗商品产能短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区油气库存低于平均水平;在需求侧,尽管全球经济受到疫情的反复冲击,但总体上主要经济体 国际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报告.doc已进入经济恢复通道。

带动能耗需求持续增长。同时,气候因素、尤其是极端气候因素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如年初的极端寒冷天气和夏季的罕见高温增加了居民取暖和制冷需求;北半球年夏季持续高温与丰水季降水量下降形成鲜明反差,南半球巴西、阿根廷等国亦遭遇严重旱情,水力发电量减少增加了这些国家对火力调度的需求;受气候影响年北半球整体风量普遍有所下降,多国上半年风力发电骤降,火电的替代需求激增,最终导致天然气、原油、动力煤等传统能源价格大涨。此外,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大量能源企业缩减传统能源相关业务,碳排放管控愈发趋严,一定程度加剧了能源系统结构性矛盾。“欧佩克”坚持温和增产,美国联合多国释放原油储备年月日,“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后发布公报称。

与会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同意从年月起,每月将其原油总产量上调万桶日,直至逐步取消万桶日的主动减产量。月日,“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决定维持年月以来的增产路线,继续于年月释放万桶日的原油增量。“欧佩克”表示,后续仍将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和市场变化情况,并在必要时对产量计划做出调整。年疫情冲击造成需求锐减后,“欧佩克”各方于年月达成历史性减产协议,创纪录地减产万桶日,几月后减产额度被调整至万桶日,并从年月起进一步调整至万桶日,随后基于市场走势按月调整减产额度。到月时,“欧佩克”减产规模约为万桶日上下,这也是年月达成的协议。在此后的几个月间,全球能源成本上涨逐渐引发各界担忧,国际油价飙升也成为通货膨胀的推手之一。

在此背景下,市场呼吁沙特和俄罗斯引领的“欧佩克”减产联盟增加原油供应量。而“欧佩克”始终坚持每月万桶日的温和增产路线。月日,美国白宫宣布,美国能源部将从战略原油储备中释放万桶原油,最早将于月中下旬开始投放市场,以缓解经济复苏时出现的石油供需不匹配问题并降低油价。同时,美国呼吁其他国家合作释放原油储备。随后,多个国家相继宣布释放原油储备。日本政府宣布,将配合美国为平抑油价而释放战略原油储备的行动,在不违反石油储备法的前提下释放国家过剩原油储备。日经新闻报道称,日本将释放约万桶储备原油。印度政府表示,将从其约万桶的战略原油储备中释放万桶原油,“如果需要,我们可能会考虑稍后释放更多库存”。韩国政府表示。

韩国将与日本、印度等主要石油消费国一道参与美国提议的共同释放原油储备计划。英国政府表示,英国将允许私人持有的原油储备项目自愿释放,数量约万桶。月日,我国外交部称,中方会根据自身实际和需要,安排投放国家储备原油,以及采取其他维护市场稳定的必要措施,并及时公布相关信息。此次将是十年来首次多个国家一同释放原油储备,此举意在通过暂时增加供应量平抑油价,在历史上十分罕见。业界普遍认为,美国此次联合多国宣布释放原油储备的举措是在劝说“欧佩克”增产未果后作出的反应。从结果来看,美国释放原油储备的消息释放当天,布伦特原油和原油价格反而出现了小幅上扬。释放原油储备主要是应对原油供应冲击与油价不正常上涨,却难以解 国际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报告.doc决供需这一根本矛盾。

供需结构是决定油价长期走向的决定性指标。在业内看来,在全球油市没有迎来足够体量的原油供应之前,油价很可能难以出现有意义的下降。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再创新高年,各国光伏电池板和风机原材料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但全球光伏、风电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装机量加速增长。月,国际能源署发布《年可再生能源》报告称,预计年全球风电、光伏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总容量将再度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达到约吉瓦,与年相比增长,仅光伏装机容量就占到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其次是风电和水电。目前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的高企,给可再生能源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化石燃料价格的上涨,也使可再生能源更具竞争力。国际

未来五年内,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将进一步加快。~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将比~年高出。到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将在年基础上增长以上,累计达到吉瓦,相当于目前全球化石燃料发电和核电装机容量的总和。届时,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近,其中光伏就占到一半以上。尽管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一再突破历史纪录,但在国际能源署看来,要达成“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的气候目标,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速仍需要翻一倍以上。全球燃煤发电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速度超过低碳电力供应的增长速度,天然气价格急剧上涨也增加了对煤电的需求,燃煤发电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煤炭需求总量亦有较大增长。月,国际能源署发布《年煤炭》报告称。

预计年全球燃煤发电将增长,达到太瓦时,创历史新高,煤炭在全球电力结构中的份额预计为,比年的峰值低个百分点。尽管受到疫情反复的影响,但包括发电、工业等用途在内的煤炭需求总量预计将增长,接近年和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全年全球煤炭贸易预计将增长,增加万吨,但仍然低于年水平,其中动力煤贸易增长,冶金煤贸易与年持平。国际能源署表示,全球煤炭发电量在年飙升至新的年度记录,这削弱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并可能使全球煤炭需求在年创下历史新高。尽管多国都做出了减煤或退煤的承诺,但煤炭的最终还是要取决于各国履行相关承诺的速度和效率。世界在努力将排放量减少到净零的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多国加快氢能布局,全球氢能产业加速发展年月。

国际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报告

点击复制文档内容

同学聚会主持词相关推荐

三九文库 www.999doc.com
备案图标苏ICP备2020069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