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一、编制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施、结施图纸。、建设单位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国家现行的规范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砼泵送施工技术规程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砌体工程施工质
【正文】
一、编制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建施、结施图纸。 2、建设单位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 3、国家现行的规范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砼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 《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Β50210-2001) 《钢筋砼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2002)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建筑地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 《回弹法检测砼抗压强度技术规范》(JGJ/T232001:J1152001)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1262000:J23200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4、总公司《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贵州省贵阳市冶金厂综合楼。
位于金花路,由I部和II部组成L型转角楼。采用现浇柱,预制梁,整体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层高及建筑面积:I部五层,顶高21m,层高4.2m,II部为六层,顶高23.1m,12层层高4.8m,3、4、5层层高为3.3m,6层层高为3.6m。总建筑面积7834m2。 (2)绝对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103.524。 (3)结构方案:本工程为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横向框架梁为预制迭合梁,纵向框架梁,次梁,柱,楼梯等均为现浇。楼盖除厕所、盥洗、水箱间及二层售饭处为现浇外,其余均为预制空心板,上有4cm整浇层。墙体为非承重墙,外墙为240m厚普通粘土砖墙,内墙为大孔空心砖墙。施工时横向预制梁吊装后再现浇纵向框架梁和次梁。
(4)楼地面:水泥砂浆地面用于II部厨房和库房,教室宿舍等。水磨石地面用于上述以外的其它部位,底层地面垫层为60厚100#素混凝土。 (5)顶棚及墙面:I部楼梯间为石膏板隔墙,贴白色塑料壁纸。其它顶棚及墙面均为石灰砂浆打底,纸筋灰罩面,喷白灰浆二道。 (6)外墙面:为绿色水刷石,局部构件(檐口、阳台、雨蓬)及凸出墙面壁柱等贴马赛克。 (7)屋面防水层:沥青胶隔汽层,水泥蛭石保温层,二毡三油防水层上铺绿豆砂。 2、施工工期要求:基础工程由甲方自己完成。施工单位由0.000开始,总工期为8个月。从2011年3月1日至同年11月30竣工。 3、地质及环境条件 由勘测报告,土壤为一级大孔性黄土。
天然地基承载力为15T/m2,地下水位在地表下67m。 建筑场地北面和东面,南面均紧邻厂区,以墙为界,西南为金花路(见总平面图)。 4、气象条件 夏秋两季主导风向偏东,冬季北偏西。雨季为9、10两月。 5、施工技术经济条件 本工程由西安市某建筑公司承担,该公司分派一个施工队负责。施工队有瓦工和抹灰工80人,木工24人,钢筋工15人,混凝土工40人,机械工8人,安装工12人,油漆工15人,共194人。根据需要可招收部分民工协助工作。施工用的水、电均从厂区取得。建筑材料及构件均可用汽车运入工地,多孔板及迭合梁均由市建工局半坡村预制厂制作。 临建工程中除搅拌棚,木工硼,材料库等需设置外,
办公及其它生活用房均可利用已建成的宿舍楼。 可供施工选用的起重机有QT16型及QT12型塔吊。井架,门架等。汽车有解放牌(5T),黄河牌(8T)可以使用。卷扬机、搅拌机、木工机械、钢筋机械、混凝土振捣器、脚手架板等可按计划供应。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工程经理部质量保证体系见下表: 项目经理部质量体系结构图: 项目经理:马三 施工技术负责人:张八 施工负责人:刘四 材料员 李缘 统计员 刘梅 技术员 胡妮 质检员 吴海 安全员 陈七 班组长 操作工人 四、施工方案 4。
1、总体施工顺序:本工程整个施工过程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水电,后装修”的原则进行施工,上道工序积极为下道工序创造条件,下道工序的施工要保证上道工序的成品不受损坏。 4.2、具体施工顺序 主楼基槽开挖→清槽、地基处理→主楼基础垫层→底板防水→筏板基础→基础钢筋砼墙体施工→外墙防水→基础顶板施工→回填→14层主楼结构施工→主楼512层,裙楼基础及主体结构→墙体施工→屋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水、电、空调、消防安装→室外工程→竣工 4.3、施工段的划分 4.3.1、主楼部分 该工程主楼部分中间设两个南北向的通长后浇带,分别位于轴东过1700mm处以及轴西过1700mm处,均为后浇带1。
另外在和轴之间设置东西向的通长后浇带2,后浇带的宽度均为1000mm。通过后浇带的板墙主钢筋断开搭接。后浇带2在主楼主体结构完成后施工,后浇带1在本层结构施工完成后2个月以后施工,施工时应先凿毛清理后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 根据本工程的后浇带的位置将该工程主楼部分划分为3个施工段:东后浇带以东(施工段Ⅰ)、西后浇带以西(施工段Ⅲ)以及两个后浇带之间(施工段Ⅱ)各划分为一个施工段。PVC卷材的保护层及标高以下的工程不分施工段。 4.3.2、裙楼部分:东西裙楼各划分为一个施工段(分别为施工段Ⅳ及施工段Ⅴ)。 其他部分穿插施工。另外,主楼施工至第四层时开始东西裙楼的施工。 4.
3.3、该工程的主楼及裙楼的各施工段的工程量均大致相等,木工、钢筋工、瓦工等工种的需用量基本相等,具备足够的工作面,塔吊等机械能充分发挥台班能力。 4.4、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4.4.1、测量与放线 ①、使用的主要测量仪器详见下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编号 规格 产地 1 经纬仪 1台 105680 J2-1 苏州 2 水准仪 2台 351138 DS3-A 江西 3 钢卷尺 7个 5m 浙江 4 钢卷尺 2个 50m 浙江 5 塔尺 2个 3m 江西 ②数据来源 以下数据来源均为甲方指定。 北面已有住宅楼南阳台外边线东西延长线南过16。
85米为该工程的北用地边线,再南过8.63米为该工程的裙楼北墙面的边线,根据甲方提供的总平面布置图及相关资料现场进行测量放线。 该工程的0.000米水准点比建设单位提供的东路中心线0+100处道路水准点高出1200mm。 定位放线图 说明:郁九曲村居民楼南阳台外边线延伸为MN线,自MN线向南量取25.88m为MˊNˊ线:MˊNˊ线上自西侧路中心线向东量取24m为A点,再东量取83.4m为B点,在AB直线上。分别在A、B两点安装经纬仪拐90。得CˊDˊ、CD线,在CˊDˊ线自A点上向南量1.6m得E点,在CD线上向北量0.4m为F点,在EF直线上分别在EF点安装经纬仪拐90。得GˊHˊ线、JˊKˊ线。
在GˊHˊ线直向量31.25m得G点,再向南量19.8m得H点;同理得JK两点,GJ线为本工程的轴,GH线为本工程轴,HK线为本工程轴,HK线为本工程的轴线,按照图线尺寸依次放出裙楼各轴线。 楼层放线: 放线前,技术人员必须熟悉图纸,掌握轴线尺寸,在已完成砼结构层允许上人时,方可到上面放线。 a:先用大线坠或经纬仪找出基准线,以基准线轴线用标准钢尺量出其它轴线,在基础或楼层顶板上弹出纵向、横向控制线,模板检查时,根据控制线校核柱轴线,并且拉通线控制。 b:本工程以框架结构为主,柱子弹完线后复核一遍,并且与图纸相符合,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c:柱平线抄测在钢筋上,为地面相对标高+50cm。
两次抄测,一次是抄在钢筋上为控制现浇板模板上标高,另一次抄测在已完成混凝土柱上,控制顶板支模标高及主体验收后,以控制地面标高。 d:主体轴线控制:在楼层测量时,根据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把控制轴线引测到一层地面上,同时离开轴线平移,引测两道东西向和南北向轴线控制线。并与原轴线反复多次校核,误差控制在2mm之内。一层控制线交点必需用一钢钉或其它作标识,同时采用砂子或其它材料覆盖保护,每层引测完后都要进行必要的校核。对于框架柱楼层放线,采用外20cm弹控制线放线法,以便于施工操作和检查验收。 ②、高程控制 a、水准点的引测:根据业主提供高程点(银桥引桥东0+100m处路中心线),引测至现场施工用水准点。
在建筑物四周设置永久性标准水准点。 b、在上部结构施工时,先把最近的水准点标高引至建筑物的外墙上,并每层标高控制点都由此引测,来确定各层楼板标高。 c、0.00以上的高程控制 在一层处,根据测设的水准点,用水准仪引测到柱子上面,测出+0.5米的标高点,经检验无误后,用墨斗弹上平线。根据平线,用钢卷尺和水准仪引测到柱子的钢筋上,用这些点来控制模板和混凝土的标高。待柱模板拆除后,用钢卷尺将标高准确地引测到控制面上,然后用水准仪引测到该楼层的柱面上和剪力墙面上。控制面上+0.5m标高线经校正准确无误后,用钢卷尺将此标高传递到上一层上,可供支模板、浇筑砼使用。用此方法来控制每层的标高不超过5mm,全高不超过20mm。
每隔三层用钢卷尺复核一次施工楼层的标高点,同时将一层控制面上的+0.5m标高线与现场设置的水准点复核一次,确保标高点准确误。 ③、误差要求 a、轴线平面位移不大于3mm b、柱垂直不大于3mm c、高程精度不大于2mm ④、注意事项 a、所有轴线传递和高程控制必须以标准控制点和控制线为基础,必须加强对控制点和水准点保护。 b、所有测量仪器均经计量鉴定部门校核校对合格后方能使用,使用前对所有仪器在现场校验。在使用过程中需经常检查和保养,防损坏仪器。 C、结构层施工传递引测标高时,应用钢尺自基准点+0.500处向上垂直引测,作为该楼层抄平依据。每次引测都要从该基准点直接引测,以防误差积累。
4.4.2、建筑物沉降观测 ①施工过程和施工后的沉降观测将作为关键工序进行控制,其操作严格按JGJ/T8-97建筑变形的测量规程及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一层柱施工时,在定出的沉降观测点位置预先埋设铁件,拆模后用Φ20钢筋焊制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要作好保护刷防锈漆,主体施工时,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装饰阶段每隔50天观测一次,并持续至沉降稳定为止。观测结果填入沉降观测记录表中,并绘制沉降量曲线图,对沉降曲线进行分析,并作为工程技术资料归档。当沉降量突然变化较大,每日或间隔几小时观测一次,当沉降量或沉降差超过规定时及时报告有关单位采取措施。 ②、现场建筑物四角的转角处、建筑物变形缝两侧,中间每隔15米均设置沉降观测点。
如图所示: ③、沉降观测要求 a、沉降观测工作将安排专人负责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 b、观测使用水准仪,其编号为351138,固定使用一个塔尺,并做标识。 C、现场水准点设置固定,严禁破坏。 d每层结构完成时观测一次。 e、工程竣工后向建设单位移交观测工作,由建设单位按国家规定组织后期观测。 工程测量:工程的定位测量放线必须认真填写工程定位测量放线记录,并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验收,各相关责任方要签章齐全,归入工程施工技术资料。 4.4.3、基础工程: 4.4.3.1、基槽开挖: 本工程主楼基础承座在第5层砾砂层上,根据地质勘测报告,砾砂层的平均深度为自然坪下的6.5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