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幸福人生讲座 如何做一个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主讲(2004年11月20日30日) 教育总纲 五教(教导五科目) 父子有亲第五集页 君臣有义第十集页 夫妇有别第十一集页 长幼有序第十四集页 朋友有信第十六集页 学之序有五 博学第二十集页 审问第二十二集 慎思第二十二集 明辨第二十六集(以上四条所以穷理也) 笃行第二十九集(修身,处事,接物) 笃行 1、修身(言忠信,诚实,29集) (行笃敬,礼敬,30集) (惩忿,不嗔,32集) (窒欲,不贪,32集) (迁善、改过,不痴,34集) 2、处世(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37集) (以道义为原则、依准。
不为私利,不图已功37集) (只问是否合乎道义,不问是否利己,亦不求有功38集) 3、接物(已不所欲,勿施于人39集) (行有不得,反求诸已39集) 第一集 诸位学友,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诸位学友一起来研讨「如何让人生能幸福」。首先我先自我介绍,我姓蔡,礼貌的礼,旭日东升的旭,蔡礼旭。 我小时候有一个习惯,后来才知道这个习惯也挺好,就是只要有长辈来到我们家,我只要听到他的声音了,不管我是在何处,我一定先放下我手边的工作,然后到这位长辈面前跟他问好,我说:“叔叔好,阿姨好。”诸位学友,当我这么一鞠躬下去,抬起头来,长辈的表情怎么样?非常高兴,摸摸我的头说,你这个孩子真乖。
我也很满意,因为他肯定我,我也很高兴。我就走了。所以当一个孩子他在做有德行的事,他在力行圣贤教诲,圣贤教诲我们要当一个有礼貌的人,当他真正鞠下躬去的时候,事实上他的内心会很欢喜,因为人本来就有好善好德之心。所以我从小这个习惯就养成,后来也因为这个习惯得到非常大的益处,很大的益处。 有一次刚好我在上电梯的时候,有一位女士跟我母亲的年纪差不多,我先进电梯,后来她也进来,我就问她说:“这位女士,请问您上几楼?”诸位朋友,您坐电梯会这么问的举手。好,谢谢。假如你进电梯的时候,有一个人跟你微笑说,“请问你上几楼?”诸位朋友,你的感受怎么样?很舒服,可能那一天心情都很好。所以你看礼貌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
这个礼貌不得不教啊。所以我常常跟我的学生讲,还有跟学生的家长讲,我说:“学礼貌重要,还是考九十八分到一百分重要?” 问:“是学礼貌重要,是学一生正确的态度观念重要,还是把九十八分拉到一百分重要?哪一个重要?” 答:“学礼貌重要。你看都觉得礼貌重要。” 问:“请问现在的家长,在做前者的工作,还是在做后者的工作?” 答:“后者。” 为什么?明明口头上都觉得说做人做事重要,但是实际上遇到孩子的时候,都还是只逼他的功课。 问:“所以问题到底出在哪?” 答:“望子成龙。” 那分数一好了,就望子成龙了吗?分数一好之后,他人生就幸福美满了吗?所以很多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都需要我们用智慧去判断,才可能判断正确。 我相信很多的家长都把孩子往分数那边推,然后等孩子大学毕业出来的时候,很可能连跟人家打招呼的能力都没有。甚至于不要说等大学毕业,很多大学生去念书念没几个月被学校退学,为什么?为什么被学校退学?人与人相处的能力太差了,还有自己生活自理的能力太差了。与人相处能力跟生活自理的能力都是影响他一辈子,而九十八分跟一百分差两分,会不会影响他一辈子?不会。因为我也是从升学主义之下产生的一个学生,而在十多年的读书生涯当中,真是回头一看,没学到什么,所以我们有这个深刻的体会,就不愿意我的学生十多年的时间,耗在跟他人生没有大关系的学习上面。所以我们有这一份明白才会深入去思考。
怎么样让一个学生,让一个孩子,真正学到一生正确的态度跟观念,然后让他这一生的根基能够扎得很牢。 所以没有学礼,他的人生可能会增加很多的阻力,因为他一失礼,人家就可能不帮助他,甚至于还会障碍他。但是假如我们很有礼貌的时候,人生可能会增加很多的助力,帮助我们的助力,所以我们为人长辈应该去思考,学哪些东西可以帮助孩子一辈子。所以我从小跟长辈问候的这个态度,也是因为父母的教诲,所以从小就养成这个习惯。 当我跟这位女士打完招呼之后,她也很欢喜,那我接着就跟她自我介绍。我说:“你好,我叫蔡礼旭。”她说:“你好,我叫丈母娘。”她听成我叫蔡女婿,所以就跟她这样聊起来了,结果这么一聊,发现她的女儿跟我是同一届的高中同学。
所以也从这里体会到谚语常讲的“有缘千里来相会”。 孔夫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有礼貌的话,就很能够在人群当中立足。所以我们很欢喜别人向我们问好,相同的,假如我们肯主动去跟别人问好,别人同样也会很欢喜。假如今天在座诸位朋友,您都来自于不同的社区,今天我们课程结束之后,每位学友回到自己的社区的时候,几十个社区同时都会响起问候的寒暄之语,都能够互相说:“请问你上几楼?”当几十个社区都这样子开始的时候,我们相信香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定会起一个不小的变化。我们希望社会更好,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尊重、互相关怀,应该从哪里下手?绝对不是去要求别人先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怀,的结果,因要从我们自己开始主动尊重别人、主动关怀别人开始做起。
相信整个人与人之间关怀尊重的风气就会很快的形成,很快地变化起来。 刚刚我们提到有缘才能来相会,所以缘分得来不易,所以我们知道缘分难得就要“知缘”,知道缘分难得就懂得“惜缘”。珍惜缘分,除了利益自己之外,还能利益家人,甚至于利益更多的人,所以好的缘分,我们更进一步要懂得“造缘”。 今天有这个因缘跟诸位学友来讨论一下“如何做一个如法的好人”。这个缘最主要是因为我们中国老祖宗承传了四千多年的智慧,我们中国人才有这个机会来领受他们的教诲,所以这个缘是因为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才能结识这个缘分。 我们的讲座主题是“幸福人生”。诸位学友,人生怎么幸福?人生应该怎么样才能幸福?幸福的人生一定有幸福的思想观念。
你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才会有正确的行为,有正确的行为才会有正确的习惯,有正确的习惯就会有正确的性格,有了正确的性格就会有好的命运。你有好的命运,人生一定会幸福。所以一个人人生幸不幸福,根源还在他的思想观念,所以能够让思想观念正确,你的人生就扎下了正确的根基。 诸位学友,要依据谁的思想观念来经营你的人生?甚至于是替你的孩子扎下正确的人生根基,要依据谁的思想观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人人生要幸福,也就是思想观念要正确,思想观念一正确,才能做一个如法的好人。你是好人,那人生一定会走得圆满。 所以现在人很喜欢看书,尤其很多人喜欢研究心理学,我常常会请教他们说,假如你看一个心理学家的书,他四十岁写了一本书。
六十岁又写了另外一本。 问:请问你会先看哪一本? 答:六十岁。 问:为什么你们会觉得先看六十岁的? 答:心理更成熟了。 诸位朋友,我们刚刚这位学友说的,可能心理更成熟,更有智慧,“可能”是不是一定?我们的命运,还有我们下一代的命运,可不可以建筑在“可能”上面?不行。我们重新再来思考一下。 问:一个二十岁的人比较单纯,还是四十岁的人比较单纯?那是单纯好,还是复杂一点好? 答:单纯好。对。我们说这个社会是一个大染缸,所以不见得六十岁的人一定比四十岁的人有智慧。 所以现在这么多的人都在看心理学,拿着心理学的理论来教育他的孩子。有些人一开始先接触苏联的理论,就拿苏联的来教育孩子。
改天又有人告诉他,意大利的不错,他又用意大利的来试看看;又有一天说欧洲的不错,他又去拿欧洲的教育理论来教育孩子,请问他的孩子变成什么?很多人说变成实验品。很多心理理论都是用什么来做实验?拿动物,所以我们说现在的孩子就像小白老鼠一样,供人家做实验。很可能实验到最后,啊!错了,重新再来,可不可能?不可能。所以人要下抉择要很理智。到底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才是够能让一个孩子一生幸福美满,成为一个如法的好人,这个我们要去思考。 在社会上遇到一些满成功的朋友,听完我们一节课,他站在旁边久久不忍离去,等我跟很多的这些朋友交流完之后,他才走过来。他对我说:“今天这句话我不讲很难过”,他说:“我今天听蔡老师讲《弟子规》。
我十多年的社会经验,居然只是《弟子规》里面的一、两句话”。诸位学友,他都已经四十岁了,他十几年的人生经验摸索出来,只是圣贤教诲的一、两句话。所以很多人人生走了四十年、五十年,突然发觉,假如人生让我再来一次,我一定会少犯很多过失,我们有这样的遗憾,请问我们的老祖宗有没有这样的遗憾?会啊!所以老祖宗很慈悲啊,很替我们后代子孙想,你们感受到了吗? 我曾经听一位长者问了一句话,让我自己很震撼,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这位长者说:“四大古文明只剩下哪一国?”中国。为什么在全世界的历史,几千年当中只剩下一个古文明留下来?原因在哪里?这个很值得我们思考。会不会是四大古文明的老祖宗在神明的面前说:“来,我们谁抽到可以不用灭亡,谁抽到了,那个民族就不用灭亡。
”是不是这样?不是吧。是不是侥幸抽到了,这支签刚好被我们中国老祖宗抽到了,所以我们文化不用断,绝对不是这样。 为什么中国的古文明可以承传几千年?我相信埃及也好,西亚也好,当初为什么他们的祖宗发明文字,要把这些透过文字,把他们的经验写下来?为什么要写?假如他每天只想到自己的食衣住行过好就好了,他会不会去在石头上刻这些图案、这些文字下来?不可能。所以他们的老祖宗也有这一份心,希望把人生很重要的智慧经验传承给下一代。但是他们并没有传承成功,而只有中国老祖宗传承成功,所以这个缘是全世界最希有的缘分。我们要把原因找出来,你才能够“知缘”,才能珍惜这个当中国人的缘分,“惜缘”。 为什么中国文化可以承传几千年?原因在中国老祖宗观察到语跟文一定要分开来。
才能把文化绵延几千年而不断,为什么呢?因为假如文章跟语言没有分开,假如语言一直变化,变化了两百年之后,两百年后的人听懂不懂两百年前的话?就听不懂,一听不懂,文章也就看不懂。我们有一个朋友离开故乡二十年,他二十年后回故乡去跟很多的亲友聊天,有时候一些话还要经过解释才听得懂。所以言语二十年就起一个小变化,那两百年起大变化,那两千年根本就不知道他在写什么文章。老祖宗发现这一点,所以讲话用当时的语言,而写文章就用统一几千年的方法来写,就是“文言文”。老祖宗就因为设计了文言文这个法宝,所以能够承传几千年的智能而不断。 所以我们希望自己的人生不要摸索了几十年才知道哪里做错了,这样就为时已晚。也不要让我们的孩子摸索了几十年之后。
才知道对跟错、是跟非,这样的遗憾千万不要再发生。我自己也是到二十五、六岁的时候才有这个机会遇到圣贤的学问,遇到老祖宗的教诲,所以自己也觉得很遗憾。 当我知道之后,我很珍惜这个缘分,刚好我也进一步从事教育工作,教小学。我有一个结拜大哥,他有两个女儿,一个是小学二年级,一个小学四年级,我就拿着两本《弟子规》,就开着车子开了三个小时的车子去找我这个结拜大哥。在饭店里面坐下来,饭都还没吃,我已经忍不住了,开始一条一条讲解给他听,告诉他说,这每一句对孩子的一生,都是影响深远,就这样一直讲过来。结果刚好讲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很悲伤,我的眼泪就哗啦哗啦就掉下来,当场沉默了三分钟。 后来我情绪比较平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