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教育教学读书笔记(一)对于教师来说,上好一节课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要想成功的上好每节课的确很难。从一些教育教学资料上,我领悟到“上好课”的几点要求:一、增强师德认识,树立教书育人德先行的思想。“有人这样说: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以说明师德的重要性。要树
【正文】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一) 对于教师来说,上好一节课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要想成功的上 好每节课的确很难。从一些教育教学资料上,我领悟到“上好课”的 几点要求: 一、增强师德认识,树立教书育人德先行的思想。 “ 有人这样说: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以说明师德的 重要性。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先决条件就是要热爱教学工作,要充分认 识到教学工作的伟大和重要,教师这个行业“传道、授业、解惑”所 特有的成就感,这些都足以吸引我们全身心的投入这个行业中。具备 良好的师德以我的理解应该表现在对业务的认真钻研,具有高尚的道 德情操,对待学生生活上要关心。
学业上要严格要求,要作到“严而 不畏,敬而不远”。教师在师德建设上应该时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 质和道德素质。高尚的师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是为人师表的 起码条件,是学校高水平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通过教师全员 培训学习,学习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变了理念,知道了什么样的课 才算是好课,怎么样要求高质量而轻负担。通过先进人物的事迹介绍, 使我懂得了“一切为了孩子”、保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先进人物在 工作中、危难中表现出的高尚责任心,以及对学生的爱心和忘我精神, 就是当代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心,是人民教师的师魂。增强教师师德 的认识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是党中央关心下一代的重要方针,是学校 应长期树立“以德立校”的工作核心,长期系统性对教师进行师德全 员培训,逐步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在《教育学》中,对教 师的基本要求第一条就是师德的要求,即教书育人德先行。教师如何 提高自己的师德,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个体会,教师应作到有“三 心”:就是事业心、责任心、平常心。什么是事业心?简单的说就是人 民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把自 己教学工作与祖国民族的兴衰联系起来,从平凡的教学工作中看到培 养下一代的重要意义,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对教 育事业产生深厚的感情。
才会对自己的工作有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 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坚守教育工作岗位,把毕生经历献给教育事业, 许多优秀教师的事迹也证明这一点。 二、积极投入到教改工作中去,为教改多做实际工作。 教育教学改革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为什么要不断对教育教 学进行改革呢?大家也都会说,就是改革落后教育模式、改革教学内 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完善培养模式是教育教学紧跟社 会经济发展,实现理论与实践统一,知识与技能融合,这就是教育教 学的理想目标,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论点。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 践过程中,我们如何搞教改工作,我看首先要搞清基础教育的属性。
我个人认为基础教育要以系统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主线,坚持以质量为 主教。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制、教学中应体现出如何处理好理论 与实践的统一,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如何培养等 问题。我说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教改中应树立科学的发 展观,要有先进教育思想,超前的办学理念,密切关注基础教育改革 前沿动态。通过参观学习,交流碰撞,反思沉淀,总结悟化,确立以 德育领先,智能并重,形成以人为本的全新教改思想体系。在过去的 教育教学活动中如同暗夜行路只能自己边摸索边实践,感觉力气花了 不少,但教学效果并不太理想,因此我迫切需要得到经验丰富的老教 师的指点以便我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同时总结出一种 适合自己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作好教学工作还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 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一种相 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在一种建康、自 由、愉快的、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中自觉接受教育,自觉学习,和谐 发展。 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判断和选择。用自己的 真情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让学生在强烈的情感氛围中 树立坚定的信念。
培养健康的心里和积极的态度,从根本上提高教育 效果。 “ “ 理解和包容学生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保证,在教育过程中教 师要包容学生,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创造和谐课堂气氛 做好铺垫。对于不同层次的同学给予不同的包容话语。如在学生答问 的评价上,对一些学生能力较强的同学,回答的不同一般很完整、准 备,你可以对他们说:“你思考得很有深度,令我赞叹”。对于能力一 般的同学的回答,接近答案却不十分准确,你可以对他说:你说的已 经很接近答案了,你肯定能做出更精确、更出色的答案。”对于学习能 力较差的同学,回答错误时,你可以对他说:你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 这个问题的。
如果你仔细思考,也会回答的很好的。”通过不同的评价 包容,更多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融洽师生情感,和谐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体态语言,拉近师生距离,和谐师生关系, 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学生成功时,用掌声鼓励;当学生遇到困 难,拍拍他的肩膀,摸摸他的头,用鼓励、期待的眼神望着每个学生 的脸,让他们感到老师时时刻刻关注着他,他也能行。也会产生“此 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2、娴熟精彩的教学艺术 课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战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 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挥好主动作用,教师的课堂教学要运用好讲台艺术, 发挥好主动导作用。
学习是真正的主体,一节课中应由学生担任学习 任务。教师课堂艺术要想发挥好,首先要备好课,精心设计好课堂教 学环节,精心设计好板书,这就相当于设计一出戏中的表演顺序和精 彩对白。其次要给学生以“渔”,把方法道理讲透,尤其是把握好重点、 难点,在“渔与鱼”的问题上深思熟虑,决不可混淆。学生只有把握 了“渔”才能成为人才,才能海阔天空地想象,实现理想。教师,担 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只有这样,才 能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 造就21世纪人才。 3、充分利用的课堂资源 教师上课充分利
知识的建构有赖于学生 原有基础,从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入手,让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其知识体系中,从而建构新的知识,掌握 重点内容,理解难点内容。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课程理念的解读也在不断地深入, 对课堂教学本质的认识已从认知领域拓展到生命领域,课堂教学不只 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注学生人生的发展。面对一个个各具个性的 生命体,课堂教学应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课堂的建构也应是动 态发展、持续生成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上好课。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二) 这几天我认真地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理论思想 使我受益匪浅。
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 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的实际意义。在读了《有 效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课堂教学,有了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今天,不妨写下来,供大家商榷。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和谐互动的前提。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 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 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 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使教师水平迅
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 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 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 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 不要备课。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 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 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 教师去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 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 刃有余。
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 提。 二、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和谐互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 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 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 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 间平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 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 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 谐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
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 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 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 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 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 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 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 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 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与课 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 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 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和谐互动的基础。 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和谐的交 流和平等的对话。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