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进制计数器的EDA设计审核通过

2021-04-17
本页面

【文章导读】实验报告学院:软件学院姓名:邵旭东学号:班级:物联网班指导老师:陈德新十进制计数器的设计一、实验目的掌握十进制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掌握七段译码器电路的设计方法。掌握软件的应用。二、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图如下图实验电路结构如图所示。主要由消抖电路、码计数器和七

十进制计数器的EDA设计审核通过


【正文】

EDA实验报告 学院:软件学院 姓名:邵旭东 学号:20107611441 班级:物联网14班 指导老师:陈德新 十进制计数器的EDA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十进制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 2.掌握七段译码器电路的设计方法。 3.掌握Maxpuls软件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图如下 图1 实验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消抖电路、BCD码计数器和七段译码器构成,各部分电路介绍如下: 本实验采用的BCD码计数电路由74160构成,74160是十进制同步计数器(异步清除)。

在其功能表中,当LDN、ENT、ENP、CLRN四个输入端都接高电平时,对CLK输入脉冲上升沿进行计数,由QAQD输出8421码。具体电路如图3所示。 本实验采用的七段译码器电路由7447和外部共阴极数码管构成,7447七段译码器将BCD8421码译成数码管所需的七段数显码,真值表如表1所示。具体电路如图3所示。 图3开关防颤动电路 开关防颤动电路 图2开关防颤动电路 图3BCD计数器和七段译码器 表1七段译码器真值表 数据线 输出线 D C B A a b c d e f g 0 0 0 0 1 1 1 1 1 1 0 0 0 0 1 0 1 1 0 0 0 0 0 0 1 0 1 1 0 1 1 0 1 0 0 1 1 1 1 1 1 0 0 1 0 1 0 0 0 1 1 0 0 1 1 0 1 0 1 1 0 1 1 0 1 1 0 1 1 0 1 0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0 0 0 0 1 0 0 0 1 1 1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0 1 1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打开PC机界面MAX+plusⅡ软件。

输入图4的电路图。 2.选菜单File\Project\SetProjecttoCurrentFile,然后选菜单MAX+plusⅡ\complier编辑当前图形文件。 图410进制脉冲计数器 3.用ByteBlaster下载缆线联结PC机并口和实验箱J1(JTAG),打开实验箱电源开关。选择菜单项MAX+plusII\Programmer,单击Program按钮,即开始下载程序。 4.关闭电源开关,取下下载缆线,参考电路原理图编号一CLK.SCH、编号五CPLD1.SCH,SW11、SW51的短路帽接入1、2脚,CLKJ11的短路帽选择0。

2K位置,CLKJ13的第三个拨码开关置ON状态。 5.打开实验箱电源开关,连续按K52键,观察数码管LED1的变化。 6.完成上述实验后,分别把时钟信号单元中SW11、SW51的短路帽接入2、3脚,CLKJ13的第三个拨码开关置OFF状态,关闭电源开关。 四、实验报告 1、在使用防颤动电路后,开关防颤动电路输出的是理想波形,如下图1所示: 图1 2、再由BCD码计数器和七段译码器组成完整的电路图如下图2所示,然后画出实际仿真电路图如图3所示,最后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图210进制计数器的电路图 图3实际仿真电路图 图4仿真结果 分析可得:符合七段译码器的真值表。

接到数码管依次显示0~9。 3、将图2下载到试验箱上,在试验箱上观察得,当给其输入0000~1001时,译码器会从0到9进行计数,达到十进制计数的目的。 4、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把开关防颤动电路,BCD计数器和七段译码器电路连接, 经过老师的指导后,更深的理解了电路图,对于后面的实验有很大的帮助。 (2)、在仿真过程中,a—g的顺序颠倒,虽然仿真结果正确,但不利于观察。通过改变 a—g的顺序,得到了更准确的仿真结果如上图4所示。 5、实验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试验,对MAX+PLUSII这个软件有了更具体的认识,也学会了从理论到实际的转变思维,

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因为实际与理论有很大的区别,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考验了我们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而且也考验了我们的细心和耐心。这次实验设计更多的是让我看清楚了自己,明白了凡事都需要耐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知识的不足在这次实习中表现的很明显。这将有助于我今后的学习,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从而更加努力的学习。

十进制计数器的EDA设计

点击复制文档内容

设计合同相关推荐

三九文库 www.999doc.com
备案图标苏ICP备2020069977号